“无人问津”这个成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常常被人们使用。它的原意是:没有人来问渡口。比喻无人过问。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“无人问津”中的“津”的意思及典故。
一、“津”的主要意思
“无人问津”的“津”具体有以下几种含义:
1、渡水的地方:津渡。关津。津要。问津。
2、口液,唾液:津液。津津有味。
3、汗:遍体生津。
4、滋润,补:津润。津贴。
5、天津市的简称。
二、“无人问津”的出处
1、“无人问津”出自于晋·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
“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,闻之,欣然规往,未果,寻病终。后遂无问津者。”
译文: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,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读书人,当他听到了这个消息后,就非常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。但最终没能实现,不久后他就病死了,后来,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。
文中“无人问津”:是指没有人来探问过这件事的意思。
2、出自《论语·微子》
也有人说成语“无人问津”,最早应该是出自《论语·微子》,这篇文章说的是,当年孔夫子率诸子周游列国时,曾遇到正在耕田的长沮和桀溺,便派子路上前询问过河的渡口,竟无人愿意告知。
原文:长沮、桀溺耦而耕。孔子过之,使子路问津焉。长沮曰:“夫执舆者为谁?”子路曰:“为孔丘。”曰:“是鲁孔丘与?”曰:“是也。”曰:“是知津矣!”问于桀溺。桀溺曰:“子为谁?”曰:“为仲由。”曰:“是鲁孔丘之徒与?”对曰:“然。”曰:“滔滔者,天下皆是也,而谁以易之?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,岂若从辟世之士哉?”耰而不辍。子路行以告,夫子怃然曰:“鸟兽不可与同群,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?天下有道,丘不与易也。”
译文:
长沮、桀溺(是两位隐士)在一起耕种,孔子路过时,就让子路去询问渡口在哪里。长沮问子路:“那个拿着缰绳的人是谁?”子路说:“是孔丘。”长沮说;“是鲁国的孔丘吗?”子路说:“是的。”长沮说:“那他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。”
子路再去问桀溺。桀溺说:“你是谁?”子路说:“我是仲由。”桀溺说:“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?”子路说:“是的。”桀溺说:“像洪水一样的坏东西到处漫延,你们和谁去改变它呢?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,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?”说完,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活。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。
孔子很失望地说:“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同群共处的,如果世上不同的人群不打交道还能与谁打交道呢?如果天下太平,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。”
图片来自网络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